環境信息化是生態環境管理與決策的重要支撐。近年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生態環境廳不斷加強生態環境信息系統建設工作,環境管理信息化水平顯著提升。今年初,自治區生態環境廳黨組提出“一體兩翼三支撐”工作思路,將大力推進信息化建設列入“三個支撐”重點內容之一,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實現數據與視頻“雙監控”
“在線監測系統建立以前,對全疆污染源環境監管主要依靠日常的執法監測,但是新疆點多線長面廣,執法人員少,無法滿足監管需要。在這種情況下,物聯網技術的應用與實踐就提上了日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污染物監控與信息中心黨支部書記、副主任劉忠瑞說。
原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環境保護廳下屬的自治區環境保護信息中心更名重組,成立了自治區污染物監控與信息中心,職能也由此發生變化,在負責環境信息化建設的基礎上,增加了對重點污染源實施自動監控管理的職能。
從最初的在線數據監測,到如今的在線視頻監控,隨著軟件的不斷升級改造,污染源在線監測水平也在不斷提高。目前,新疆已對414家重點排污單位的主要排放物進行實時在線監測,火電行業、鋼鐵行業、水泥行業和污水處理廠共158家重點排污單位接入重點污染源智能視頻監控系統,可實時視頻監控企業廢水、廢氣排放口的污染物排放情況,實現了企業污染物排放狀況的數據與視頻“雙監控”。
近年來,隨著社會發展、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推進以及信息化技術的發展,諸如大氣、水、土壤、污染物排放、機動車尾氣等方面都建立了各自的信息監測系統,但是這些信息系統如一個個“信息孤島”,互不兼容,不但查閱起來極不方便,更浪費大量資源。
為加強資源整合與數據共享,充分發揮現有信息系統的協同作用,2019年,自治區污染物監控與信息中心開始實施生態環境大數據平臺一期項目建設。項目于去年6月建成并投入使用。
“一年來,大數據平臺建成了環境數據融合共享中心,打破了各個部門之間的信息壁壘,實現了全區水、氣、污染源、生態環境狀況等基礎數據的集成融合、開放共享與統計分析,形成了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綜合數據庫。”新疆生態環境大數據平臺運維負責人黃超說。
接入16個重要業務系統數據
“可以看到,烏魯木齊市全年主要污染物分別的比例,例如PM10、PM2.5,還有全年空氣質量指數的變化曲線,今年和去年同期的對比等。”“各地的數據都有,這是今天巴州且末縣的監測情況,主要是PM10的污染,說明今天有浮塵天氣。”在自治區污染物監控與信息中心,黃超指著大屏邊演示邊介紹說,目前這個大數據平臺實現了對長期以來生態環境應用系統中各類數據的匯聚。
黃超口中提到的“匯聚”,是生態環境大數據平臺一期項目的主要任務,也是一大特點。據介紹,目前新疆生態環境大數據平臺共接入了16個重要業務系統的數據,整合了大氣和水環境質量、污染源企業、排污許可證、機動車尾氣、環境執法、環評審批、核與輻射、危廢固廢等九大類3000余萬條數據,實現了數據的集中共享。
在此基礎上,還建設了環境數據融合共享中心,實現了全區水、氣、污染源、生態環境狀況等基礎數據的集成融合與開放共享;建設了生態環境數據應用平臺,實現對各類環境數據的共享管理與統計分析。
“生態環境數據數量巨大、來源分散、格式多樣,以前基于環境質量、環境執法、污染源監管等業務各自建設了一批信息系統,由于相互之間銜接不夠,數據被鎖定在各自的‘應用煙囪’里,形成了‘數據孤島’。通過建設大數據平臺,實現數據共享匯聚,使各單位可以通過一個平臺綜合掌握各方面信息。”黃超介紹說,今后還將通過數據關聯分析進一步挖掘各環境要素之間潛在的聯系,進而實現數據的融合分析和深度挖掘。
“通過信息資源數字化、可視化,從空間、時間的多重角度出發對數據進行挖掘分析,形成了藍天保衛戰、碧水行動、污染源監管、環境執法、機動車尾氣、環境預警、排污權全業務監管等14個專題模塊,實現了300余項關鍵指標的動態信息可視化展示。”劉忠瑞表示,可以說生態環境大數據平臺一期建設,初步形成了生態環境數據的整合共享與綜合分析能力,為環境管理和決策分析提供了有效的基礎支撐。
建立大數據應用支撐模塊
生態環境大數據平臺一期項目建設僅是新疆生態環境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十三五”以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生態環境廳生態環境信息化建設共投入資金5000余萬元,先后開發建設了覆蓋生態環境管理、水環境監測管理、大氣環境監測管理以及污染源監測管理等33個用于輔助業務工作的信息系統;環保業務專網已全面覆蓋各地州、市、縣級生態環境機構,并逐步向重點企業延伸。
“通過多年努力,自治區生態環境廳環境管理信息化水平得到了顯著提升,大部分重點業務工作均實現了信息化,在實際工作中發揮了很好的作用。”劉忠瑞介紹說。
如何進一步推進“十四五”環境管理信息化建設?“要強化信息化對生態環境監管能力現代化的支撐作用,利用信息技術服務于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劉忠瑞說,要建立統一管理、上下聯動、資源共享的生態環境信息化建設新機制;全面推進環境數據資源整合匯聚和開放共享;持續推動生態環境管理、土壤污染防治、“三線一單”等重要系統開發建設,著力構建環境管理與信息技術緊密融合的新格局。
“高水平生態環境保護離不開高水平的‘武器’。”劉忠瑞說,“十四五”期間,自治區生態環境廳將在一期項目建設的基礎上,繼續開展生態環境大數據二期項目建設,大力推進生態環境大數據在決策分析領域的應用。
據介紹,二期項目建設重點將在大氣污染防治精細化管理、水環境治理目標管控、污染源全生命周期協同監管、天地車人一體化監管、生態保護紅線、“三線一單”、排污許可綜合監管與環境執法一體化等方面,建立大數據應用支撐模塊,開展多維度、跨業務域、分層級的深度數據分析應用和專題展現,為各級生態環境部門提供全面、及時、準確的數據支持和決策支撐,為新疆生態環境管理的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提供有力的信息化手段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