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衢州市以生態環境綜合整治為突破口,運用數字化思維、整體智治手段,創新搭建環境眼AI感知、環境碼全面體檢、環境芯智能分析、環境鏈協同治理等“四位一體”數字化綜合應用系統,實現生態環境監管整治智慧智能、無縫閉環、高效協同,推動生態環境質量再上新臺階。今年1-7月,有效助力12個國控斷面、15個省控斷面等水質100%達標,AQI達標率96.7%,綜合指數位列全國168個重點城市中第19位。該系統在全省生態環境數字化改革工作會議上作典型發言,其中環境眼應用在全省推廣使用。
AI感知精準識別風險
二、“環境碼”速檢涉環企業,
一碼掌握排污處廢狀況
一點一策分析輔助決策
為快速追蹤溯源監測數據異常原因,及時進行靶向治理,該市在智慧環保“六張網”基礎上,創新開發集預報預警、管控分析、污染溯源、輔助決策等功能為一體的“環境芯”應用,對大氣、水、土壤、固廢等六大主要監測內容進行“一點一策”場景分析。如針對2月初東跡度國控斷面水質自動站總磷超標問題,開放水環境決策分析模型,對上游各支流自動站水質進行智能比對,逐步排除泉水溪、巨化等來水點位,僅2小時即將范圍縮小至黃壇口至花園農場南側河段,配合線下監測和行政干預,有效避免月度水質超標。又如在危固廢處置監管領域,將2200余家相關企業全部納入數字化轉移聯單閉環監管,通過高清視頻、車輛GPS定位等,實時掌握危固廢產生、運輸和處置情況,并與“五報五查”數據進行關聯比對,超過系統設定誤差即自動生成預警信息,點對點發送至相關管理人員手機終端;發現固廢違規處置現象時,也通過倒查模式精準鎖定嫌疑企業或相關人員。
四、“環境鏈”協同治理隱患,
一鏈調度閉環派單處置
堅持問題導向,在環保督察整改、領導批示交辦事項及水、氣、污染源、危固廢預報警等問題線索收集基礎上,貫通互聯12345平臺、河長制平臺、基層治理四平臺等基層投訴舉報渠道,“一攬子”掌握各類涉環境保護問題線索。截至目前,“環境鏈”已收集大氣監測報警60件、水質監測報警38件、激光雷達掃描報警4件、秸桿焚燒報警789件、污染源在線報警402件,均及時完成核實反饋。同時,強化部門協同處置,由平臺自主分析環境問題類型,形成問題任務清單,主管部門設定時間節點、分解責任清單后派單至各部門和屬地政府,實現“任務派發、情況核實、處置反饋、考核評價”全流程閉環管理鏈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