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質量全掌握。建成環境質量監測網絡并實時在線,98個大氣自動站(含6個國控站)、7個省控站、4個市控站、81個鄉鎮空氣站的數據和信息全部上平臺,可以實時查詢全市空氣優良率、PM2.5濃度情況;13個國考斷面、57個省考斷面、12個飲用水水源地及用水大戶的數據和信息全部上平臺,可以查看全市國省考斷面達標、優Ⅲ比例及劣Ⅴ類水體情況。
一張圖全覆蓋。基于一張圖,實現全市生態環境相關主要信息集中展示分析,點擊水環境國省考斷面、大氣國控站點周邊搜索,可以查詢5公里范圍內的污染源情況,方便水質波動時精準溯源。
排污企業全監管。以排污許可證為基礎,343家污染源實現了污染物排放在線監控,數據全部聯網。一旦數據異常,立即向企業負責人和執法人員短信報警。數據全歸集,集成整合項目審批、排污許可、行政處罰、環境統計、信訪舉報、危廢監管等12類企業監管信息,實現企業基礎信息、環境監管信息、監測監控信息全采集、全共享。
執法能力再提升。通過信息手段提升執法能力,既是落實綜合執法改革任務的重要措施,也是實現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有效途徑。通過移動執法系統,第一時間將執法數據上傳到后方指揮平臺,執法記錄不可更改,避免了人為干擾,做到了公平公正、陽光執法。
督察執紀再強化。在市紀委監委的支持推動下,淮安在全省率先試點使用污染防治綜合監管平臺。平臺最大的亮點是將負有生態環境保護職責的各級政府和職能部門一并納入平臺監管,通過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的嵌入式監管,對各地各部門污染防治責任落實情況進行再監督,切實有效壓實各方責任,這是生態環境治理體系的重大制度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