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宜興市大力推進餐飲油煙在線監控、企業用電監控等環境基礎設施建設,但這些設施呈現“小平臺”式的分散狀態,未構成有機整體,再加上各部門之間存在信息“孤島”現象,制約開展更為科學、精準、高效的環境監管。“如何打破部門壁壘,讓平臺上的海量數據‘跑起來’,需要我們進一步去思考。”宜興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說,為促進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宜興市在多個部級、省級、市級在用的重點污染源監控平臺、移動執法平臺、污染防治綜合平臺的基礎上,通過打造生態環境大數據平臺,編織“監測、監控、執法、政務管理”四張網,整合集成已建的在線監控平臺、環保門戶網站等軟件平臺,助力宜興環境監管形成“一盤棋”。
市生態環境大數據平臺涵蓋生態環境專題數據庫、天地空一體化生態環境大數據展示平臺、生態環境業務一體化平臺等方面,通過動態化采集、可視化展現、模塊化服務,扭轉以往數據靜態多、動態少,堆疊多、梳理少的現象,也將“人找數據”改變為“數據找人”。其中,生態環境專題數據庫囊括水、大氣、土壤等生態環境數據信息,可實現數據資源共建共享;天地空一體化生態環境大數據展示平臺歸集河流水質自動監測點位、監控斷面、環境空氣自動監測點位的數據信息,并動態化跟蹤管理河湖水質、空氣質量等的變化趨勢;生態環境業務一體化平臺將大氣污染防治智能化指揮系統、水環境目標管控決策系統、危險廢物智能監管系統等業務系統集約至一個平臺,為生態環境部門、各鎮(街道、園區)、各企業相關業務人員實現統一門戶、統一消息、統一代辦。未來,通過平臺的智能分析,一旦發現生態環境異常現象,就能立即發出預警,并通過平臺直接面對基層、面向具體工作、進行直接調度,推動被動響應向主動預見轉變。
據介紹,市生態環境大數據平臺預計可于今年9月建設完成。建成后,宜興市還將建立統一的生態環境監測信息發布機制,規范發布內容、流程、權限等,及時準確發布宜興市生態環境質量、重點污染源等信息,為宜興全面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數字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