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生態環境部信息中心主任趙世新專程來溫州市調研生態環境信息化工作,高度肯定該市在生態環境領域數字化改革方面取得的成果。
一、構建生態環境大數據平臺
(一)夯實數字底座,支撐基層應用。以感知采集、信息傳輸、基礎服務、智慧服務為體系,集成生態環境各要素數據,形成全市生態環境數據底座,為生態環境數據可視化奠定了基礎。大力推進集成應用、算法分析、跨部門協同等場景落地,探索生態環境數字化改革,美麗水鄉“云管家”平臺被省里認定為“基層應用典型”,獲時任省長袁家軍推薦入選省“觀星臺”優秀應用。
(二)創新應用集成,協同高效治理。美麗溫州“云管家”平臺高度集成生態環境數據和業務,構建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的“雙導向”場景,實現“一屏總覽”、“一網感知”的全生態環境要素態勢總覽。協同管控實現水、氣、土等環境問題高效治理,平臺創新構建和吸納融合多個特色場景應用,已納入《全省生態環境系統重點應用“一本賬S0”》和《溫州市數字化改革“一本賬S0”》。
(三)拓展前端感知,豐富實時數據。圍繞數據庫擴容和環境治理大腦提質,著重開展“前端感知系統”擴面建設工作。在自動監測能力、污染源在線監控、企業工況監控、揚塵監控等業務領域不斷拓展前端感知范圍和類型,逐步解決數據庫更新自動化程度不高的困境,有效提升實際工作“依賴性”和平臺數“智”化程度。
二、打造生態環境智能化大腦
(一)智能感知全覆蓋。自2019年以來,自動監測站點從46個增加到108個,污染源在線監控點位從336個提高到487個,企業工況監控覆蓋數、揚塵監控點位也將逐步增加至5000家、1556個,實現前端自動監測數據獲取范圍和能力的進一步擴容,進一步提高平臺的數“智”化水平。
(二)數據整合全方位。美麗溫州“云管家”平臺目前已接入國家、省、市、縣生態環境領域的29個應用系統,以及資規、住建等至少10個外跨部門共計8.9TB生態環境相關數據,實現生態環境數據從孤島到整合,生態環境要素從單一到全面,進一步深化平臺的全面性特征。
三、推進生態環境精細化管控
(一)日常監管管控更全面。日常監管由經驗到精準,建立以數據為驅動、實時智控的全域科學精準治理體系,實現平臺數據匯總展示為主向管理實用為主轉變,有助于及時發現并精準管控問題。現有2777家排污企業的7902個生產設備點位,共計13829個污染治理設施點位工況和用電監控數據納入實時監控系統。今年1-7月,通過場景應用共立案查處7起環境違法案件。
(二)問題發現處置更有效。以平臺為抓手,拓寬監督渠道,鼓勵公眾參與污染防治監督,建立大氣揚塵、秸稈焚燒、污水處理等全過程數字化溯源,健全跨部門線上協同機制,實現多維視角監管,提升問題協同處置、閉環解決能力。
下步,該市生態環境部門也將進一步拓寬平臺框架,完善數據庫建設,開展迭代升級,推進全市生態環境數字化深層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