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從本月開始,九龍坡區人大常委會城環工委率先全市各區縣人大設置啟用“九龍坡區大氣環境綜合管理平臺”顯示屏,打通了與區生態環境大數據平臺的數據共享,人大對轄區空氣質量的監督正式升級為“實時監督”。
呼吸優良的空氣,是老百姓對生態環境最基本的訴求。一直以來,區人大高度關注區域空氣質量改善和藍天攻堅工作,每年都將聽取并審議區人民政府上一年度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區人大常委會城環工委每季度對區生態環境局提交的環境狀況、環境動態和信息進行研判,并定期組織各級人大代表就重點環境項目開展視察調研,提出工作建議。
“其實,包括空氣質量在內的環境質量是個瞬息萬變的存在,傳統的監督形式受時空限制,要實現‘動態報送’實屬不易,監督難以達到精準及時的監督效果。”區人大常委會城環工委主任馬云說。
與此同時,九龍坡區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近年來卻快速搭上了大數據時代的“順風車”,在探索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高新技術在污染防治攻堅、預警調度、執法監管方面的運用方面,步履鏗鏘,累計投入共3000余萬元,建起可視可溯可靠的智慧監管體系和智慧環保大數據指揮調度中心,實現了精準調度及預警處置。其中,全區大氣質量實現“實時管”。
2022年,全區大氣網格化在線監測及預警平臺通過67個微站獲取空氣質量監測數據57萬余組,生成報警信息104197條;加油加氣站在線監控平臺通過26個加油加氣站640臺設備生成報警580余次,處置各類異常690次;餐飲油煙監控平臺通過350家餐飲油煙排放源獲取餐飲油煙在線監控數據284811組,生成報警信息19668條。實時高效的監管,讓九龍坡區全年空氣優良天數達到323天,優良天數和改善率均位居中心城區首位。
人大監督模式是否能借力“智慧環保”實現迭代升級?
區人大常委會城環工委積極對接區生態環境局,很快達成共識:由區生態環境局提供設備和系統,在區人大城環工委設置一塊聯通區生態環境大數據平臺的顯示屏,實現數據實時共享。
在這塊屏幕上,能隨時讀取本地實時空氣質量、24小時空氣質量對比、重慶市各區縣空氣質量、區域年度考核目標進度、轄區各鎮街空氣質量情況及排名、大氣采樣各站點實時數據等動態信息。屏幕正中的污染態勢圖,更能通過顏色輕松判斷各點位情況,若出現橙色、正紅色、紫色、深紅時,便提示該點位空氣質量已出現不良情況。
馬云介紹,這一動態顯示屏投用后,可供城環工委委員和各級人大代表隨時、連續查看數據,若發現連續出現污染情況,人大可立即啟動對環保責任單位的實地執法或詢問,大大提升了人大對環境監督的時效性、精準度、執行力。
據了解,2023年,九龍坡區政府立下的環保目標,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將達313天以上,長江干流及次級河流水質達標,單位GDP能耗下降3%。
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劉建表示,為有力助推這一目標的實現,區人大今年將進一步深化探索“智慧”監督方式,讓人大對青山綠水生態環境的監督更加有效、及時、精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