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五年建設發展,我們人工濕地占地規模約200畝,栽植蘆葦、水蔥等水生植物,采用“潛流人工濕地+表流人工濕地”的工藝,對污水處理廠的來水,進行自然凈化,日處理量為兩萬方,完全能滿足園區污水處理需求”。嘉祥開發區應急環保部副部長任玉平介紹,現在,濕地可實現三季常綠、水草豐美,已發展成為具有生物多樣性和景觀性的自然生態系統。
嘉祥化工園區人工濕地的成功建設見證了嘉祥縣為推進水生態保護修復,邁出的堅實步伐。近年來,嘉祥縣按下水環境治理的“快進鍵”。為加速提升水環境質量,嘉祥縣還創新環境監管手段,廣泛推廣“一企一管”系統,利用智慧環保平臺,對涉水企業排污情況進行實時監管,并對轄區內的河流斷面定期開展采樣監測,大大提高了排水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據了解,嘉祥縣智慧環保監管平臺目前接入視頻監控282路,在線數據監控企業41家,電監管點位450個,其中廢水排放點位21個,平臺工作人員實行24小時值班,發現問題及時反饋給綜合執法大隊,第一時間安排執法人員達到現場進行調查處理,實現了線上線下執法的有機結合。
為切實加強河湖管理保護和監督,嘉祥縣推進“河長制”向“河長治”轉變,不斷提升水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推動河流生態環境明顯改善,河湖“顏值”不斷刷新。圍繞重點河流成立了“一河一專班”,由科級領導帶隊,開展每日巡河、將發現問題推送至屬地鎮街,落實整改。對水污染防治考核工作,增加河流岸線問題排查整治、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入河排污的整治及動態管理等內容,提高了全縣水污染防治工作的科學性、有效性、針對性。
今年1-3月份,嘉祥縣縣域內3條國省控河流斷面均達到優良水體目標,其中新趙王河楊莊閘斷面連續3個月實現水質類別提升,達到地表水Ⅱ類水標準;在第一季度濟寧市水環境質量指數排名中,嘉祥縣位列第2名,較去年同期提升12個位次。當前貫通嘉祥的5條河流,也已形成內部循環、外部聯通、“五龍繞城”的城市生態水系,城市中形成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人水和諧的宜居生活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