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建得好也要用得好,如何進一步優化平臺的各項功能,推進縣級信息化平臺全覆蓋建設,實現省市縣三級平臺數據的互聯互通和信息共享?”
“數據異常處置單數量大、核實準確率不高,問題出在哪?如何提升問題線索的精準度?”
“綜合管理平臺發布的調度指令,如何更快捷的到達基層執法人員、基層網格員手機端?處置完成后是否可以通過手機端回傳處置情況?”
……
帶著這些問題,近日,河北省生態環境宣傳教育與污染源監控中心主任劉海波和同事們以“四不兩直”的方式深入基層生態環境部門開展了調研走訪并現場協調解決問題。
“我們的大氣環境綜合管理平臺已經完成了前期籌備工作,建設周期一個月,預計上半年可建成并試運行。目前正在協商平臺搭建在哪,是建在分局還是建在市政府合適?”
在了解到石家莊市生態環境局晉州市分局的反映的情況后,劉海波一邊叮囑加快建設進度,一邊向晉州市分局建議,因為綜合管理平臺囊括了空氣質量監測點位、施工工地、秸稈禁燒等功能,搭建在具有綜合指揮協調職能的部門更合適,如果當地的大氣辦設在生態環境部門,也可以建在縣級生態環境部門。
調研中,記者也了解到,在縣級大氣環境綜合管理信息化平臺建設中,河北各地進度不一。沒有平臺地方,只能從手機端被動接收“問題線索”并開展后續核查反饋,難以掌握轄區監測、監控、監管的點位全貌;已搭建平臺的地方,存在建設內容單一、功能簡單、數據難整合等問題。
進一步發揮信息化在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中的作用,河北省提出,今年重點推進縣級大氣環境綜合管理信息化平臺建設,并對建設標準、建設內容提出了明確要求,力爭年內實現縣級全覆蓋,推進省市縣三級信息化平臺的貫通,“讓看得見的管得著,管得著的看得見”,形成省市縣三級監管合力。
“省級平臺系統推送的數據異常處置單中,基礎核查超標排放的屬實率不高。其中,復工啟爐造成的瞬時異常數據情況較為普遍,要加強企業的停工報備填報,對復工啟爐數據進行標識,減少此類推送、減輕基層核實的壓力。”
“分表計電系統應用中,部分企業的污水處理站曝氣設備歸類為生產設施,應急減排期間,企業生產停了,但曝氣設備不能停,有電量產生就會觸發報警,系統會反復給基層生態環境部門推送企業異常信息,要求進行核查。能不能對這類企業的電量預警閾值做調整,或者對曝氣設備用電情況進行剔除,減少此類異常推送。”
“有基層反映,省級平臺發布的調度指令,要通過縣級生態環境部門的局領導手機端進行點選、分派,如果局領導不方便看手機,任務就不能及時下達到具體執法人員;能否在推送任務的時候,改成并聯推送,局領導和具體執法人員并行推送,便于問題隱患及時排查整改。”
針對調研中基層生態環境部門反映的平臺應用情況,劉海波將問題和建議逐一記錄下來,并現場電話咨詢、指揮技術人員對平臺進行調整優化。
河北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成員、副廳長趙樂表示,下一步,河北省將進一步整合環境監測、監控、監管等各類數據、視頻信息,加快推進省級部門之間以及省市縣三級信息化平臺的數據共享和互聯互通,提升推送問題線索的科學性、準確性,優化問題推送、處置、反饋工作流程,為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提供技術支撐。